手稿與書信──最後的手寫記憶

2022-10-25

名人手稿 蘊含濃厚情意

現代社會,科技與網路改變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。人人手持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裡,訊息的傳遞用難以想像的速度進行著。圖像、文字的接收便捷,發表、告白、訂餐、書寫、陳述、創作等語彙,和我們以往可能必須透過紙筆來進行的一切,現今可能都只是電腦網路計量符碼裡的一個小單元,在意義上已迥然不同。

資訊的進步,無礙於人們的溝通交流。只是,儲存於電腦、手機、硬碟、雲端裡的資料,雖然還是很重要,也無法任意丟失,卻已經不若前人的筆跡、書寫風格,那麼具有特殊性。被喻為五百年來一草聖的于右任,畢生為許多人書寫筆墨,為數可能有十萬張以上。那些貌似彩帶凌空飛舞的筆畫,至今無人能出其右。

曾經有人說,右老縱使只是拿起小楷在贈與友人的照片上信手一揮,誠心地簽下他的名字,也具有一種特殊的藝術美感;而張大千先生除了書畫之外,日常也以識得飲膳真諦聞名。他精心設計的手寫宴客菜單,如今已在故宮博物院精緻地裝裱,被盛大隆重地展出。筆墨之間蘊含的情意,由此可見。

我們可以試著問問,19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,還記得年少的時代那些魚雁往返、用紙筆書寫的過往嗎?那個只要寫錯一個字,就要丟棄重寫的情書;那些一改再改十數次才謹慎貼郵、投稿到報社的作品;以及只要不慎有一字誤謬,就被長官當頭砸回的公文,不都是屬於我們的手寫時代裡,印象最深刻的記憶?

保存手稿 最後的世代

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,人們已經不太用紙筆書寫了;因為少了寄信的人,郵筒也總是孤伶伶地在街頭佇立,很少人會把滿腔的情思、才情兼具的創作,藉著信件投入郵筒裡了。甚至,現今也很少作家是用紙筆書寫了。那個只要收到心儀之人的回信,就興奮幾天睡不著覺的往事;那個只要接到報社刊載通知、收到學校或公司的錄取通知,就大貼彩紙大放鞭炮慶祝的時代,已經一去不復返了。

有人說,我們應該是留存文字最後的世代了。專屬紙筆墨硯的古代社會,我們未及參與;拍賣會上精品書法與藝術作品的價格,也並非那麼可親可近。屬於我們的年代,其實就是一個見字如會面的時空。無論是鋼筆、原子筆還是鉛筆都好,慎重敬謹地寄出一封信給親友,就代表了一次真誠的許諾與情意;寫下一首詩,就呈現了心靈世界的美好。已故知名詩人余光中,以硬筆書寫見長,可能很少人知道,他的每一筆畫,都慎重其事,詩句詩行一改再改,語彙前後左右調動,就是要以最完美的姿態,向世人解說一首詩的莊重與神聖。我們也看到,報刊主編從來不必對余老的詩刻意排版,只需將原稿貼上、真實呈現,就是對作家最大的敬意與肯定了。

在電腦打字如此方便的年代裡,在臉書、部落格如此盛行的網路發表氛圍裡,,甚至,在文學獎、報刊都直接言明只接受電子檔投稿的現況裡,現代的作家,還用紙筆創作嗎?我們認為,應該已經是鳳毛麟角了。

那麼,前輩作家的書寫、前人的書信往來,不就是最後的紙上文字了嗎?那些在紙間騰飛的情意與靈動,那些滿懷情思的訴說,如今安在?常聽聞長輩辭世後,後人便將其所有物品丟棄的故事,令人不勝唏噓。在文字的內裡、在書寫的背後,一定還有許多值得被提及的珍貴吧?是的,我們就是一直如此認為的。

我們的願望,是在文字的茫茫大海裡,盡力保存曾經的美好與記憶。讓這些值得被看到、值得被記載的內容,以既現代又傳統的方式,讓那些真正的書寫,搭配文字與書信的真實影像,永遠流傳下去。也讓世人看見,曾經有一個特別的書寫時代,或許並不像書法的存在那麼長久,卻有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。

詩人余光中手稿    鄉愁
詩人余光中手稿 鄉愁
Copyright © 2022. 手稿徵集網站